內容來自sohu新聞

政府決算公開:近百傢中央部門同天曬賬單



2015年1月23日,中央層面取消的公車首場拍賣開始預展。中央和國傢機關公車改革中,中央層面取消的3184輛公務用車已全部封存停駛,第一批車輛的拍賣已啟動。 攝影|邢廣利 圖片編輯|陳俊丹2015年1月23日,中央層面取消的公車首場拍賣開始預展。中央和國傢機關公車改革中,中央層面取消的3184輛公務用車已全部封存停駛,第一批車輛的拍賣已啟動。 攝影|邢廣利 圖片編輯|陳俊丹


近百傢中央部門同天“曬賬單”

政府曬賬單:“史上力度最大”決算公開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席志剛

7月17日,2014年度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如約而至。

從各部門公開的信息看,政府在“三公”曬細賬上又邁出一步。由於今年首次依照新預算法來公開中央部門決算,外界尤為關註。

財政部匯總數據顯示,中央部門“三公”經費支出合計58.8億元,比2013年減少11.35億元,下降16.2%;比預算數減 少12.71億元,下降17.8%。這是近年來中央部門“三公”經費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

詳細解釋“錢花在哪兒瞭”車貸信貸新北泰山車貸信貸

近百傢中央部門同一天公佈部門決算,實屬罕見,公開的內容頻現“首次”,公開力度也被稱作“史上最大”。

“此次公開的亮點和看點很多,可以說細致入微,解疑釋惑。”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首次公開“款”級科目數據、首次公開公務接待費相關的批次及人數等,都是新預算法改革精神的體現。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註意到,各部門公開的信息中,包括政府采購支出、機關運行經費和國有資產占用等情況,各部門發放人員工資福利等數據首次對社會公開。

白景明解釋說,新預算法對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提出瞭更嚴格的要求,如明確提出要對機關運行經費的安排、使用情況以及政府采購情況等重要事項做出說明重劃區信貸利率多少缺錢急用哪裡借錢

據瞭解,首次亮相的機關運行經費,指的是為保障行政單位運行用於購買貨物和服務的各項資金。比如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等。

受訪專傢表示,與此前僅公開錢的去向卻不公開錢花在哪兒瞭相比,此次在錢花哪兒瞭方面一目瞭然。

中國記協決算報告在工資福利支出這一“類級”項目下,就有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等詳細的“款級”數據。

此外,公務接待亦首次亮出細賬。相比往年,大部分部門公佈瞭公務接待的批次和人數,並分為外事接待和國內公務接待兩部分進行說明。改變瞭此前決算中,公務接待費用隻公佈費用卻不指明去向的做法。

以最高法為例,除瞭像往年一樣公佈公務接待費用的總額外,還詳細列出瞭來訪人員的身份、批次、人數。國內公務接待主要是最高法院幹警執行公務、開展業務活動及值班加班發生的工作餐費;涉外公務接待主要是接待國外最高法院代表團、舉辦小型專業研討會、機場貴賓休息室租用費、翻譯費等。

在人員和批次方面,最高法2014年共接待國外高規格司法代表團5個,共計27人次,包括斯洛伐克、匈牙利、俄羅斯、新加坡、柬埔寨等國傢的最高法院院長。此外,還接待臨時拜訪的外國團組60批,共480人。

在公佈2014年決算的近百個中央單位中,公務接待費用總額為7.2億元,比過去兩年顯著下降,僅為2012年中央單位公務接待費用的一半。

在近百個中央單位中,除瞭在以往公開出國(境)團組及人次外,不少部門還對出國原因進行瞭詳細說明。比如,將出國原因分為參加國際會議和參加出國培訓,或者分為雙邊合作交流活動經費、出國談判及多邊交流與合作,以及參加國際組織會議等。

值得關註的是,三峽辦就300元列支出國(境)費用做瞭詳細說明。交通部則解釋說,因馬航MH370航班失聯事件,導致出國費用超出,財政部同意追加預算。

此外,近9成部門公佈瞭部級領導用車數量,這在“三公”決算公開中尚屬首次。從已公開的數據中不難發現,公車購置與使用均有所下降,特別是部級領導用車更合規。

中央部門將此次“三公”支出下降,歸因於2013年中央八項規定和新預算法實施。國傢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傢說,中紀委在落實八項規定和糾“四風”的高壓反腐舉措,對“三公”費用的下降立瞭大功。

事實上,中紀委網站自開通以來,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的官員采取點名曝光,且由月報改為周報,並搭建公眾參與的監督平臺,使得公眾能通過手機APP一鍵直通中紀委,形成無處不在的監督網,這對違反八項規定和違反“四風”的官員有相當大的震懾力。

與此同時,推進中的公車改革亦對各級官員形成瞭不小壓力。

在國傢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傢看來,在高壓反腐態勢下,中央部門“三公”經費支出必然下降,各省區“三公”支出下降亦在預料之中。不過,決算報告反映出的問題依然不少。

審計署的審計報告顯示,國傢海洋局等26部門超標準列支或由企事業單位承擔費用的問題顯著,故宮博物院、衛生計生委、貿促會、國資委[微博]等5個部門出國考察團擅自更改行程、提供虛假行程單、計劃外組團、超人數、超天數的問題依然存在。

公車問題在部門及下屬單位的違規操作方式,主要有擠占下屬單位用車以及挪用資金配置等。而在會議費使用方面,國傢民委、司法部等27個部門存在不同程度的費用超支,天數、人數超標,虛列支出,或由其他單位承擔會議費。

此外,轉移、挪用、套取財政資金用於發放勞務費、職工福利的現象,在部門預算審計中較為普遍。

民間倒逼

此前,中國各級政府、部門的“三公”經費支出,官方從未正式發佈準確數據。其規模究竟有多大,一直是個謎。

於是,各路專傢學者一度投入極高的熱情,研究推算這個“顯學”課題。2006年,“三公”經費規模出現瞭“9000億”、“3000億”、“1000億”三個數額差距頗大的版本,其中“9000億”版本影響最大。

竹立傢是9000億版本的執筆人。據他回憶,2006年,他在《政府管理改革的幾個切入點》一文中寫道,“2004年,我國至少有公車400萬輛,公車消費財政資源4085億元……全國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億元以上,二者相加總數高達6000億元以上……據2000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1999年的國傢財政支出中,僅幹部公費出國一項消耗的財政費用就達3000億元。”

竹立傢坦承,文中使用的數據均引自媒體公開報道,而不是官方權威發佈。

“9000億”版本出現後,旋即在政府、學界、民間引發強烈反響。特別是經北京大學教授王錫鋅在央視訪談中引用這個數字後,“三公”經費規模震動朝野。

迫於壓力,財政部預算司提供瞭2004年公款消費數據予以澄清。該數據顯示,2004年公車數量180萬、公車消費1000億元、公款夥食費172億元、幹部公費出國費用29億元,三項支出總額約 1201億元。

“盡管此數據與9000億版本相去甚遠,卻是迄今為止官方的第一次回應。”竹立傢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正是因為有瞭“9000億”版本,才使得官方不得不回應公眾的關切。

隨後,官方對“三公”支出的具體數額依舊保持沉默,而民間依然試圖通過各種散見於公開出版物、文件中的數據進行推算。不過,數據很少再次匯總,要麼隻是針對公款吃喝的統計,要麼針對公車使用,或公款出國(境)。

在竹立傢看來,“三公”經費支出具體是多少,官方也是一筆糊塗賬。最明顯的例子是國企有多少公車至今是謎。即便是監管中央企業的國資委[微博],亦表示無相關統計數據。

由於學界、民間對“三公”支出數據不依不饒,推算出的“三公”中的任何一個數據,均令官方頭疼不已。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在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相關問題的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長樓繼偉稱“有人說中央三公經費是3千億,那是胡扯”,隨後他給出瞭自己估算的“全國三公經費400多億”的數據,並稱“不知道全國到底是多少”。

“全國三公經費3000億”是一個流傳已久的說法,官方一直未置可否。這次財政部長一句“胡扯”,被輿論解讀為官方的正式辟謠。

2014年10月7日,新華社發表題為《一份實實在在的作風建設成績單》的報道,報道稱,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後,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三公”經費較活動開展前壓縮530.2億元,下降27.5%。以此反推,可知壓縮之前的總額是1928億元,壓縮之後是1397.8億元。

不管是民間版本還是官方公開回應的數據,“三公支出反正不少”。對公眾而言,更重要的是“錢都花哪兒瞭,該不該花,是否亂花”。

盡管2014年度中央決算數據降幅很大,但受訪專傢認為,“三公”經費支出的下降仍有較大空間。

“現有的公開項目還可更加細化,如公車車型、辦公物業面積,公眾據此就能判斷每輛車每年的花費及取暖物業費用是否合理。”竹立傢認為,還可以將公共事務支出均納入財政預算,壓縮資金轉移、騰挪的空間,擠出水分。

此外,政府在依法編制“三公”預算時應更科學、嚴謹,更有預見性,錢與事更匹配,若如此,“三公”經費支出還會下降不少。比如因公出國,有專傢認為,隻需在有需要時追加預算即可,這樣可以杜絕隨意、任性預算。

另外,“三公”經費還可以更加公開,以至到最後全面公開。另外,“三公”經費的公開不應僅限於一個簡單的數字,還必須有具體的解釋說明,並附上相關法律政策依據,自覺接受社會的質詢提問。

一位受訪專傢還指出,“三公”支出並不是融資貸款風險最新相關資訊介紹越少越好,每個部門和單位的規模和職能不同,不能隻單純看數字增減。如果一味追求支出減少,勢必矯枉過正。用白景明的話說,就是“該花的錢一分不少,不該花的則堅決不花”。

本文刊登在第717期《中國新聞周刊》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bwdt/20150724/172422785198.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percal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